衡水市饒陽縣五公村,是著名勞動模范耿長鎖的家鄉?!拔逡弧眹H勞動節前夕,我有幸來到這里,尋找這位曾被毛澤東主席譽為“群眾所信任的領袖人物”的足跡。


耿長鎖出生在一個家境貧寒的農民家庭。十幾歲時,父親把他送到縣城一家繩鋪當學徒工,后因不滿老板欺凌同事小伙計,他奮起抗爭,隨即含恨返鄉務農??谷諔馉幈l后,耿長鎖擔任五公村農委會主任,他不顧個人安危,多次掩護抗戰的干部戰士,給部隊送水送飯,并給黨組織傳遞情報。1943年,饒陽遇到了嚴重的旱災,莊稼顆粒無收,再加上日本鬼子頻繁掃蕩圍剿,五公村群眾生活苦不堪言。這時毛澤東主席在中共中央招待陜甘寧邊區勞動模范大會上發表的《組織起來》的重要講話傳達下來。耿長鎖豁然開朗,帶頭響應號召,和同村的喬萬象、盧墨林、李硯田一起,組織起一個“土地合伙組”,互幫互助,合作勞動。由于土地合伙組給農民帶來了切身利益,第二年耿長鎖的土地合伙組由原來的4戶,一下子增加到17戶。除了農業獲得豐收之外,他們還利用農閑時節開展起打繩作業,增加了收入,有力地支援了當地抗日斗爭,為全縣樹立起“組織起來,生產度荒”的榜樣,被譽為“華北平原上的一枝社會主義之花”。耿長鎖也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人,他的事跡受到了遠在延安的毛澤東主席的稱贊,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1951年政務院授予他“全國勞動模范”光榮稱號。


在紀念館的展柜里,我看到一封當年河北省委書記林鐵寫給五公村的“賀信”,信中說:“……在長久的歲月里,你們經歷了種種困難,戰勝了災荒,支持了抗日戰爭和自衛戰爭,戰勝了水、旱、蟲等各種災害,為農業增產豐收做了堅韌的努力,終于開出了豐盛的花朵。你們改善了自己的生活,而且賣了16萬多斤余糧給國家,以支持國家工業建設,你們是河北省農民的榜樣?!?/p>


在展區那一件件已經有些泛黃的圖片、日記本和報紙等實物前駐足,被老模范耿長鎖的老實、樸實、扎實精神所感動。無論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“大躍進”的年代,還是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時期,耿長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,堅持反對說空話、大話、假話。五公村有了名氣后,經常有上級領導和各地的人們來村里參觀學習,耿長鎖從不為迎接參觀而搞專門的布置,也不為應付檢查做額外的安排,有一說一,有二說二,不夸大成績,不掩飾問題。這一點,使前來參觀學習的人很受教育。


耿長鎖雖然文化不高,但他酷愛學習,尤其是對毛澤東主席的哲學著作學得很認真,領會得也很深。以搞合伙組、合作社見長出名的這位勞動模范,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,堅持解放思想,開動腦筋,虛心學習。當時已是82歲高齡的他帶領村干部四處走訪學習,提出必須順應時代要求,聽黨的話,走改革的路,堅決貫徹執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,分田到戶,自主經營。同時,對五公村幾十年探索的成功經驗和傳統優勢也加以保留、鞏固、發展,繼續辦好集體副業,實行計件工資,多勞多得。這樣以來,大大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,新時期的農業生產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,五公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。老勞模做出了新業績。


在那個特殊年代里,耿長鎖曾被任命為省人大副主任,但他從不居功自傲,始終保持謙遜低調的品格,堅持在村里與群眾干在一起。上級給他配備的專車,他除了到上級部門開會以外,從不輕易動用。當地群眾說,每年秋季,生產隊的果園、瓜園的果實成熟時,那里很少見到老書記耿長鎖的身影。一次,他路過瓜園,看瓜的老農念及老書記日夜為群眾操勞,遂摘下一個“老頭樂”甜瓜給耿長鎖,被他婉言謝絕。此事在村里傳為美談。愛護集體,關心群眾,村干部和村里的黨員自覺向老書記看齊。五公村的好村風遠近聞名。


1985年底,在耿長鎖逝世后,為了紀念這位嘔心瀝血、一心為民的好書記,五公村建起了“耿長鎖紀念館”。多年來,這里已成為黨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人們瞻仰學習。在即將結束這次五公村行程時,應紀念館負責人的要求,我給紀念館留下一份書法習作:“群雁高飛頭雁領,偉大精神勵后人?!?/p>


在黨的富民政策感召下,如今的饒陽縣也已成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示范縣。五公村繼承耿長鎖精神,農業有了新的發展進步,鄉村振興前景可觀。田野里到處是蔬菜、水果大棚,產品遠銷京津冀各地。


耿長鎖,這位曾為五公村發展和幸福貢獻了畢生精力的老模范,天堂有知,也應該含笑九泉了。


作者:馬譽煒  編輯:李耀榮